专家莅临苏图指导 拉开业务培训周序幕

更新日期:2012/7/18 13:54:37

        2011年4月11日,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图书馆、南京大学的图书馆界专家为苏州图书馆馆员讲授了有关学习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献信息加工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拉开了2011年苏州图书馆馆员业务培训周序幕,也进一步贯彻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中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指示。

       上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作了《“阅读救自己”时代理念•人文内涵•专业主义精神——论“学习型馆员”与“学习型图书馆”》报告,他从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与传统服务型馆员、学习型馆员的五个时代性特征、“学习型馆员”的五个人文内涵、“现代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十大新概念”等四方面发布并阐述其最新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理念。他认为“学习型馆员”有五个时代性特征:(1)重视阅读,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动摇;(2)追求创意,善于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挖掘新元素;(3)服务第一,真诚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4)勇于进取,自觉站在社会新文化与时代高科技的最前沿;(5)志存高远,努力从学习型起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研究型人才。

       此外,徐教授认为“学习型馆员”还应具备五个人文内涵:(1)爱岗乐业的专业主义精神;(2)博学杂览的知识学识底蕴;(3)灵活周全的公共关系能力;(4)用户至上的文献服务水平;(5)与时俱进的学科前沿意识。

       关于“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十个“拓展型指标”,徐教授总结道:(1)在图书馆文化主导下,公众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的亲近度和依赖性,社会潜在读者不断地转换为图书馆办证读者;(2)馆办各种讲座听众流转性较大,并与馆藏文献阅借流通量形成良性互动;青、中、老、少、妇读者的年龄布局日趋和谐合理,到馆阅、借量呈持续增长态势;(3)地方文献征集入藏并利用成果迭现,乡土文化导读活动卓有成效;(4)馆办各种专题展览、研讨会构成系列,形成特色,与所在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公务机构建立资讯互通平台;(5)图书馆网站主页信息更新较为及时,读者点击率、跟帖率较高;(6)掌握“阅读疗法”有关理论、方法,善于以“文学导读”为抓手,有效推高馆内书刊阅借率;(7)馆网或馆堂常年公布新到书目或专题推荐书目榜,且编撰有书目解题(内容提要);(8)创编有导读馆刊,创建有读者协会,本馆馆志(馆史)编纂工程已经启动;(9)馆员业务进修、学识深造意识强,自主投稿、参与征文踊跃,馆、部级领导成员层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开放性个人主页;(10)馆办“读书节(月)”、“服务周”活动创意日佳,出新率好,激情度高,可持续发展预期明确,参与者广谱性受惠趋势明朗……

       最后,徐教授认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需要学习型馆员“专业主义精神”的投入。首先,“专业主义精神”意味着超越世俗和功利的价值和信念,要把集体的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不仅勇于奉献,而且善于奉献。其次,“专业主义精神”还是一种专注、敬业的精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自觉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三,“专业主义精神”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第四,专业主义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个人的简单叠加。

       下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国新作了《免费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挑战》讲座。李教授从“免费开放”的背景和意义、含义与政策要点及面临的挑战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李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内容。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目标,包括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等。

       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服务,李教授总结其包括六个方面:(1)免费开放设施场地(2)免费提供基本服务项目(3)免费提供配套管理服务(4)取消原有部分收费项目(5)限期收回出租设施(6)降低非基本服务收费。

       李教授认为实施“免费开放”要经过两个步骤:(1)第一阶段(到2011年底):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第二阶段(到2012年底):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基本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其他图书馆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而“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有三大来源:(1)建立中央地方财政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人员和公用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开展基本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2)基本服务经费按地(市)级每馆50万元、县级每馆20万元的标准,中央财政负担西部地区的80%、中部地区的50%,东部地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助;(3)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

       最后,李教授指出,免费开放时代,形成服务体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图书馆面临:改变“一级政府设置一个图书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图书馆”状况;探索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群的管理体系)“合适的地域单元”和“合适的管理层级”等任务和挑战。

       随后,首都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晓建作了《文献信息加工体系及方法创新》讲座。他从信息加工的意义、信息加工体系、信息加工方法的创新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倪教授认为,图书馆员要实现信息加工方法的创新,可以挖掘以单元信息为加工对象的功能信息和以提供原始语句为目的的精粹信息。

       其中,功能信息是指文献内部潜在的各种有检索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文献中的许多功能隐含在章、节、篇中,有的潜伏在附录中。功能信息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淡化了信息检索中个人化的经验,使任何一个没有检索经验的用户,可以方便地根据所查问题,迅速地检索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或多个答案及最优化的途径。(2)理顺了用户检索课题的逻辑关系。用户在检索课题时的程序一般为:遇到检索课题——分析课题——判断选择检索工具——实际检索。如若没有达到检索目的,还需要重新分析课题、判断选择检索工具,往返数次,直至解决问题,功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不仅顺应了这个顺序,还可以着眼其中的环节,用户可以从检索课题入手,直接在功能信息系统中检索课题答案。(3)提供了系统开发利用深层次文献的途径。如可以以《中国百科年鉴》为对象,建立“中国百科年鉴功能信息检索系统”把历年“百科年鉴”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建设。还可以是一类文献甚至是一个学科的文献,把学科内的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开发。(4)完善了信息加工处理体系。功能信息深入文献内部,利用功能词标引的方法,周遍性地对文中有价值及有检索意义的信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标引处理,继而建立功能信息综合检索系统。

       精粹信息是指原始文本中隐含的有价值的观点、方法、资料、事实、结论等片断语句。      作为一种信息加工方法,精粹信息为用户提供的是原始的、片断的、直接参考引用的信息,其意义是多方面的:(1)它对信息进行过滤,消除污染及噪声,加速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2)满足了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最小努力原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获取和吸收信息的快捷方式。(3)精粹信息加工是一个知识信息创新过程,不仅创造了新的信息,而且赋予了原始信息新的价值。(4)它具有完善信息加工体系,推进用户信息系统的功能。(5)精粹信息具有信息的评价功能。精粹信息加工的对象是学术性文献,鉴选的是文献内部的单元信息。入选单元信息条数越多,证明那篇文献的学术性、新颖性以及价值含量越高,客观上对某一学科专业文献做了评判。

       苏州图书馆全体员工和来自吴江、太仓、张家港、常熟、吴中等公共图书馆的馆员代表参加了培训学习。               (苏州市图书馆学会秘书处)

苏州图书馆业务培训周--李国新教授授课 苏州图书馆业务培训周--徐雁教授授课 苏州图书馆业务培训周--倪晓建教授授课
返回